随着物联网的普及,近几年来转型IoT的企业不在少数。在物联网的众多行业应用里,又以智能制造最吸引人眼球。政策鼓励、专家宣导、企业投入……追风时刻,大家站定思考,都想理清这行业背后的虚与实。
对此,物联传媒记者特别采访了PTC售前技术总监秦成先生 ,顺着他在PLM/ ALM/ IoT/ AR软件领域的8年应用与服务经验,在各类制造行业的信息化规划、咨询及项目实施经验,认识PTC,探讨IoT。
全文较长,干货较多,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:
1. PTC 30年的发展之路
2. 转型IoT的姿势
3. AR如何对PTC业务产生赋能
4. 围绕工业互联网,回答了笔者的8个连环提问
01)回到1985
1985年5月,数学家Samuel Geisberg创立了PTC,全称是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,中文名叫美国参数技术公司。
PTC成立以后,很快推出了一款轰动全球的三维设计软件——Pro/E(Pro/Engineer)。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应用参数化技术进行产品设计的软件工具,将2D的决策世界变成了3D,使人对数字化信息的决策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。
但离散制造业的问题还不止这么简单。比如产品打样过程的设变、多家供应商图纸的对接,改图出图版本太多,管理起来并不轻松。
1998年,PTC推出第一款基于B/S架构的PLM产品——Windchill,这是一套用来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软件,涵盖了产品规划、研发、制造、售后等完整的生命流程。
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PTC的产品不断迭代更新,到2010年,PTC将Pro/E的参数化技术、CoCreate的直接建模技术和ProductView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整合,推出了名为“Creo”的新型CAD设计软件包。
于是,Creo与Windchill,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PLM系统,成为PTC业务的两大支撑,也成为外界对PTC的原始印象。
02)转型IoT
2013年,PTC有了巨大的变化——PTC率先提出数物融合的数字化转型,进入物联网时代
这与行业的发展变化有关。因为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有了传感器,能联网,能产生并传输数据,但这些数据并不能汇入至原来的PLM系统。换言之,PLM所宣导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变得不完整了。
CEO James Heppelmann认为需要加入新技术,让来自产品的实时数据再回到系统用于迭代设计、改变生产、以及提升服务流程与效率 。这个技术就是IoT。
“我们身处全新创新时代的前沿,工业革命直面数字革命的挑战。”
——PTC 首席执行官 Jim Heppelmann
PTC全新的转型战略可以用三个词概括:Product、Process、People。
Product: 产品是制造业的关键,PTC将全力帮助客户更好地设计、制造、服务产品。
Process: 对内的研发制造,对外的售后运营,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PTC行动发展的方针。
People: 数字化转型必须关注“人”的作用,改善人的体验。
根据这三个词,PTC画出了一条清晰的转型道路,从CAD、PLM,走到了物联网、AR。
物联传媒记者在此问到,当时的转型给PTC带来了哪些体会?
秦成回忆说:“如今大家都在谈工业互联网,已经能理解其是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,是制造业构建竞争力的新方向。但在2013年,App应用没有,案例没有,产品收购完还在整合期,市场还需要教育,很多东西注定推动起来比较难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PTC和合作伙伴一直在探索,一起定义解决方案,思考App应用能带来的价值。到2015年,开始有标杆客户出现,实施效果确实很明显。这个时候大家对PTC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认可度就慢慢起来了。”
03)ThingWorx,工业物联网平台
PTC转型之后能迅速在物联网行业获得认可的原因,和所推出的ThingWorx平台大有关系。